网上有关“史沫特莱究竟什么时候在延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史沫特莱究竟什么时候在延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37年,被称为“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朱德语)的史沫特莱,接受 *** 中央邀请,在作家丁玲专门陪同下来到延安。正是这样一位自称“大地的女儿”的史沫特莱,不仅在延安采访写作,联系促成白求恩大夫的援华,而且还倡导组织了灭鼠运动、节育运动以及声噪一时的交际舞潮流(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0页),得到了 *** 等 *** ***的重视。然而,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史沫特莱在延安的时间说法模糊不清、莫衷一是。史沫特莱到底何时到达延安,又何时离开延安?迄今仍是学术疑点。鉴于此,下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梳理和考析。
据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记载,1937年1月13日, *** 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同月底,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到延安作为期7个多月的采访。来到延安的当天晚上,史沫特莱就分别见到了朱德和 *** 。次日,中国文艺协会和新中华报社联合 *** ,热烈欢迎史沫特莱的到访。然而史沫特莱简介,史沫特莱热衷交际舞等活动,在延安难以适应,同年9月初,“ *** 断然命令她离开延安”(同上,第259—260页)。
刘小莉在《1937年的史沫特莱与延安生活》一文中指出,史沫特莱于1937年1月到达延安。同年9月初,她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被抬着离开了延安。
廖剑华在《大地的女儿——史沫特莱》一文中指出,1937年1月初,中国 *** 正式邀请史沫特莱访问延安。刚到延安,史沫特莱就发表了富有鼓动性、充满个性的演讲。
孙国林在《史沫特莱:富有挑战性的美国女记者》一文中指出,在丁玲的陪同下,1937年1月下旬,史沫特莱到达 *** 中央所在地延安。到达延安的当天,史沫特莱会见了朱德和 *** 。史沫特莱在延安的7个多月里, *** 同她的交往十分频繁。1937年3月1日, *** 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同史沫特莱进行了一次正式谈话,回答了她提出的关于中日战争和西安事变的一些问题。1937年9月初,史沫特莱接受 *** 的意见,带着伤病离开延安,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前往抗日前线采访去了。
戈宝权在《史沫特莱的生平和著作》一文中指出,1937年初,史沫特莱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古城延安史沫特莱简介,在到达的当天晚上,她就先后见到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
袁武振、梁月兰在《史沫特莱西北采访纪略》一文中指出,1937年1月底,史沫特莱从三原乘汽车到达 *** 中央所在地延安。1937年3月史沫特莱开始为朱德传的写作做准备工作。
罗永常在《她的心在中国—— *** 与史沫特莱的友谊》一文中指出,史沫特莱于1937年元月来到延安。当年暮秋即1937年9月离开延安。
由此可见,学界对史沫特莱到达延安的时间表述为1937年初、1937年1月或1月下旬或1月底等;对其离开延安的时间表述为1937年9月初。可以说,学界对于史沫特莱在延安的具体时间表述是不统一、不清晰的。
再来看丁玲文献相关信息。据《丁玲年谱长编》记载,1937年2月(阳历),即1937年1月间(阴历),受任弼时委派,丁玲陪史沫特莱乘卡车赴党中央新驻地延安。1937年3月1日(阳历),丁玲主持中国文艺协会和新中华报社联合举行的欢迎史沫特莱大会,作简短讲话, *** 、朱德、林伯渠、徐特立等出席并讲话。史沫特莱发表长篇讲演,说她同丁玲是好朋友。黄华担任翻译(王增如、李向东:《丁玲年谱长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而黄华对史沫特莱到达延安的时间记忆是模糊的即1937年初(黄华:《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再来看史沫特莱文献相关信息。虽然史沫特莱相关文献里没有记载到达延安的具体时间信息,但清晰地记录了她离开延安的明确时间。
据《史沫特莱文集4中国在反击》记载:
一、从延安到西安陕西延安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七日我此刻是在前往西安的途中。十天之前我离开延安,打算到西安的医院里治我的脊骨病。([美]史沫特莱:《史沫特莱文集4》,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另据《史沫特莱——一个美国激进分子的生平和时代》记载,史沫特莱于1937年9月动身去西安,这10天的旅行是艰苦的。([美]珍妮斯·麦金农、斯蒂芬·麦金农:《史沫特莱——一个美国激进分子的生平和时代》,汪杉、郁林、芳菲译,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42—243页)
通过回顾上述学界和丁玲、史沫特莱等文献信息可知,史沫特莱到达延安当天就见到了朱德和 *** ;次日,延安为此专门召开了大会热烈欢迎史沫特莱。实际上,关于欢迎史沫特莱的大会,即是丁玲主持中国文艺协会和新中华报社联合举行的欢迎史沫特莱大会,时间是1937年3月1日。也就是说,史沫特莱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是1937年3月1日(阴历一月十九日),那么,史沫特莱到达延安的时间则是1937年2月28日(阴历一月十八日)。换言之,史沫特莱到达延安的时间是在1937年阴历的一月,而不是有些观点笼统认为的“1937年1月”。
综上,史沫特莱于1937年2月28日到达延安,于同年即1937年9月7日离开延安。(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延安时期 *** 人坚定理想信念研究”[15YG03]成果之一)
刘雪苇的详细简历
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歼灭战。
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蒋介石也发来慰勉电,称“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
1939年4月18日,冀中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主力转至河间东北之卧佛堂、齐会、郭官屯地区休整待机,师部驻扎于大朱村。下旬,任丘、河间之敌约1000余人分路向一二〇师驻地进犯。第二十七师团第三联队吉田大队800余人、伪军50余人,进至河间以北的三十里铺,企图“扫荡”齐会地区。
一二〇师首长贺龙关向应决心利用这一战机,齐会周围的有利和条件,给敌发沉重打击。23日,吉田大队由三十里铺贸然东进,占领了南、北齐曹,并在炮火掩护下向齐会村发起进攻,将七一六团三营包围在村内。三营指战员英勇顽强抗击,给敌以大量杀伤,最后退守村东一角。
贺龙、关向应令七一六团和七一五团派出部队分别从齐会东北、东南方向增援三营。战斗激烈进行之时,任丘日伪军300余人、吕公堡日伪军100余人、大城日军200余人,分路向齐会增援,我军早有准备,各路都受到我八路军阻拦和攻击,只得退回原营。
会攻齐会的日军完全陷于孤立。一二〇师七一五团主力及四团、二团、五团各一部从齐会的南面、西面,七一六团主力从东北方向对齐会之敌实施反包围。敌遭内外夹击,死伤惨重,翌日拂晓向南撤逃。逃敌又连续不断地受到我军的打击,被周围于南留村附近的树林中。
25日,残敌集中兵力,进行反扑,妄图逃生。战至黄昏,除80余人逃往沙河桥外,其余全部被歼。此战斗共歼敌700余人,生俘7人。这是一二〇师到冀中后第一个歼灭战。
扩展资料:
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
1939年1月,第120师主力从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后,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协同作战,连续挫败日军三次围攻。4月18日,师部率独立第2旅转移至河间东北坞家村、卧佛堂、齐会、郭官屯地区,与独立第1旅会合,休整待机。
齐会战斗,日寇的“精锐”部队吉田大队几乎被我彻底消灭,这一仗轰动了冀中平原,极大地鼓舞了冀中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胜利信心,平原人民的游击战争如火如荼地到处开展起来。老乡们见了就说:“怪不得你们师长叫贺龙,你们打起仗来,村里村外,房上房下,真象生龙活虎一样。”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的英勇杀敌精神,感动得参加战地医疗队的白求恩大夫,称赞不已。当时,他在离火线五华里的屯庄小庙里,积极抢救了百余名伤员的生命。
一二〇师在冀中期间(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一九三九年八月),在冀中区军政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同冀中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圆满地完成了中央军委给予的巩固冀中、帮助三纵队和扩大部队的三项任务。
一二〇师为执行这些任务,在三纵队支援下,共同作战一百一十六次,消灭日寇四千九百人。一二〇师主力一部到冀中后,由六千三百人扩大到二万一千人。三纵队遵循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进行整顿之后也扩大了,已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人民网——挺进冀中与齐会战斗
沧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栏——齐会战斗 简介
百度百科——齐会战斗
刘雪苇的详细简历
刘雪苇原名刘茂隆,曾用名孙雪苇、韦辛、魏有生等。贵州朗岱人,中共党员。1998年11月8日,刘雪苇在北京逝世。1932年,刘雪苇在贵阳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上海开明书店做学徒,此间,开始接触革命书刊,受到马列主义影响。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0月,转为中国***党员。曾担任共青团上海周家桥区区委组织部长、书记,共青团中央支部巡视员。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工部负责人。同年加入左联,在工农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任泸西区(包括周有家)负责人。写有报告文学《小工通讯》等作品。
在左联第二届执行委员会选举中,当选执委会委员。1934年下半年,刘雪苇受派到贵州开展党的工作。12月下旬,他回到郎岱,举办世界语学习班,聚集贵阳男师放假回家的赵成元、周兴仁、曹克勤和当地在校生刘蕃栋等进步青年学习世界语,并传播革命道理。
学习结束后,刘雪苇又动员徐修礼、罗天锡、刘蕃栋、曹克勤等组成“贵州文艺研究会郎岱分会”。并以文研会为核心,秘密成立了星光读书会,设星光图书馆。由于受革命文学的薰陶,曹克勤等一部分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1月,党中央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委,林青任书记。2月,刘雪苇任省工委委员。7月,因组织遭到破坏,刘雪苇、林青等在贵阳被捕。
扩展资料:
1936年后在国统区从事中共地下工作,次年赴延安,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写作,现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顾问。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论文集《论文学的工农兵方向》、《鲁迅散论》、《论文一集》、《论文二集》等。刘雪苇长期从事文化工作。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对文化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鲁迅、宣传党的文化工作方向,为繁荣党的文化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被收录中国《文艺理论家辞典》。
百度百科-刘雪苇
关于“史沫特莱究竟什么时候在延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种星阁]投稿,不代表中信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x-sword.com/zhongxin/20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中信号的签约作者“种星阁”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史沫特莱究竟什么时候在延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史沫特莱究竟什么时候在延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史沫特莱究竟什么时候在延安》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