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魁的艺术评价

网上有关“杨吉魁的艺术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杨吉魁的艺术评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生活晨报》艺术收藏周刊主编、艺术评论家 艺兴:

论起来,杨吉魁是齐白石大师的传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家遭受连年自然灾害,艺术院校全部停止招生,从小喜爱美术、已经拿到艺术学校准考证的杨吉魁,只好改学中文,上了山西大学中文系。不久,杨吉魁贴在宿舍床头的习作被爱才惜才的姚奠中教授看到了,便推荐他拜到杨秀珍门下学画。杨秀珍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颇得齐派真传。于是,学中文的杨吉魁得到了艺术类学子都难以企及的学习机遇。敏而好学的杨吉魁最终未负师教,后来成为美术专业学科带头人,被评为正教授,不是科班胜似科班。1988年,杨吉魁应邀赴日本举办个展。此次展览源于留学生出国带去他的作品广而流布,他成为山西首位在日本办展的画家。结果,展出的百幅作品三天内大部分被订购,日本《朝日新闻》做了专题报道和介绍。后来他又应邀多次赴美讲学办展,致力于弘扬中国花鸟画和齐派绘画艺术。杨吉魁因为大学中文系的深厚文化底蕴,这些年写出了大量题画诗和酬唱诗,他的题画诗熔诗情与画意为一炉,画里有诗情,诗中有画意,别有一番情境。

杨吉魁跻身齐门,练齐派的内功、硬功,最终打出自己的组合拳,有能力打进去,有勇气打出来,这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也是作为一个画家的最可贵处,就是实现笔墨的自立。谈到师承与创新,杨吉魁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法乎上,他倾心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和李苦禅,潜心汲取各家的技法和精神,却不刻意在笔墨上追求形似毕肖,从容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从杨吉魁的画里,能隐约读到吴昌硕、齐白石的苍润与高古,潘天寿和李苦禅的清逸与率简,还有任伯年的灵秀。综合来看,又全是杨吉魁自己的面目。这是他多年来坚持自悟与自创的结果。他的花鸟笔墨精熟,善于经营位置,十分注重构图,用笔尤其率意空灵,往往意在笔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回味。从意境上审视,杨吉魁的作品清新明丽,秀雅风神,散发着一种简淡朴素之美,荡涤着造物的风姿与生机,给人以疏朗明媚之感,如沐清风。 中国资深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美术史论教授薄松年:

杨吉魁先生的画路较宽,花鸟虫鱼、田园蔬果无不形之于笔下。所钟爱的墨荷、雄鸡、牵牛、幽兰、劲竹、秋菊等传统题材,画起来自然不同凡响。画面充满健康奋进的精神情趣,正是他艺术上的独创之处。画法上采取小写意,兼工带写,除了带有齐派风范外,可以看出还从近代京沪两地的花鸟名家中吸收了不少营养,铸成画家独自的特色。作为水族的鱼类也有一些画家擅长,但画金鱼者不多,他采取以神写形舍形取意的写意技巧,寥寥数笔显现金鱼循回游动之态,堪称首创。杨吉魁的水墨雄浑壮美,重彩中艳丽不俗,造型上写实而不拘于表象,更重视作画的立意巧妙,这一点也正是把握住齐派艺术的精髓而加以发展,在变中求新,时变而时新。他的大幅作品也相当出色,寻丈的《百花齐放》,集四季花卉于一图,章法上打破时空的局限,或疏或密,运用水墨、泼彩、勾勒、没骨多种技巧,点缀蜻蜓蜜蜂飞舞其间,真是万紫千红、生意盎然,彰显出巧妙的艺术手法和坚实的功力。

传统的中国画强调“画外功”,画家的修养(思想的文化的)在作画中占有重要地位。画品的脱俗和高尚画格多半得力于修养。杨吉魁学画并非科班出身,他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正由于此给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反而成为他从事绘画的长项,他自题诗云:“神魂出画卷,境界满诗篇,抒尽心中意,功夫在后天”,可见他是深谙此中三昧的。 曾任美国麻州布里奇沃特州立大学艺术系主任、美术史教授 罗杰·邓恩博士:

1988年我第一次访华期间便结识了杨吉魁这样一位既代表着中国画的传统力量又反映独特的现代写意潮流的画家,大大拓开了我的中国艺术视野。他的绘画让我看到了精湛的艺术。他的作品继承传统,甚至在近代大师齐白石的一些成就上有所发展,同时兼容有现代艺术特色,创造了个人对题材的独特处理和表现手法,无论是从传统角度还是从划时代意义上说都代表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花鸟作品体现出老练的技法并注重形神兼备,很多局部细节维妙维肖的程度堪比西方艺术中一些最优美的抽象派画作。曾有将近两个世纪,西方艺术的价值取向都是那种不知廉耻地大尺度背弃传统。近几十年,人们才开始越来越重视古典传统的价值,尤其是当前国际艺术市场越来越关注东方艺术。以传统的方式来鼓舞和孕育新生的艺术力量,并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取得不断创新,杨吉魁就走在这一新思维的最前沿。最有意义的是,他的花鸟画给我们重现了经久不衰的大自然美景并让我们怀着同样的感激之情一同欣赏。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学教授、美国著名美术史论家 汉斯·古根海姆博士:

2013年10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普利茅斯州立大学的卡尔·德雷鲁普美术馆举办了中国花鸟大家杨吉魁的作品展,反响热烈,俨然把当地清一色的新英格兰文化氛围转变成一个中国明朝的皇家园林。画展全然是个花鸟和水生世界的大融汇,墨色奇巧明快,笔墨洗练,为观赏者的视觉和思维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杨吉魁完全凭着他笔下花鸟虫鱼的优美和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西方观众。

贯穿杨吉魁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给人一种时间概念。他的金鱼采用简练明快酣畅淋漓的笔墨以及斑驳生动的鲜红色,画出了迅速游动的鲜活效果,能让你充分感觉到时间上的飘移,并且看起来几乎是娴熟地一笔而成。他的作品极其重视构图和画中各部分的纵向布局,欣赏起来由上到下,就像读中国书法一样。虽然这些鱼看样子似乎大小不分,但画面上排布下来却产生了水中游鱼、远近分明的印象。杨吉魁的水族画作可以说是对中观佛学的一个优美阐释,他的笔墨正是这样似与不似地传述着艺术的涵义。这些画面能让我们感触到创作过程中那种快捷和轻逸的节奏,表现出了忽然一瞬间那种时隐时现的神韵,在那一刻里没有时间过往的概念,却存在着一种恒古的艺术力量。

对伟大书法家和诗人苏轼(1037-1101)来说,集诗书画为一身以写意笔墨来一统抒发人们的诗画情怀早已形成文化传统。杨吉魁的作品我欣赏的越多,就越发能感触到他的艺术灵感来自上千年的中国哲学,诗词和传统智慧。

1982年10月10日,这本是十分平静且普通的一天,人们一如往常悠闲地坐在茶馆里喝茶读报,可突然间,茶馆里传来一阵惊呼“杨秀琼死了!”,随后茶馆便变得热闹起来,人人都在讨论杨秀琼。

他们口中的杨秀琼是一名知名的游泳女选手,曾参加过奥运会,是民国备受瞩目的“交际花”,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干女儿”,人们给她打上了无数标签,但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美人鱼”。

这个外号的由来是人们根据杨秀琼在体坛上的出色表现而给她取的,在上个世纪,放眼整个泳坛,最出名的莫过于杨秀琼,她是奥运会女子游泳赛场上出现的首位中国女选手,为中华民族赢回了无数荣誉,更让中国人挺起了腰杆,找回了自信。

可就是这么一位充满传奇的民国女性在被众人捧上神坛后,又被众人捧杀,百般无奈的她最后远走他乡,再未归来,直到死后才被人们重新记起。

杨秀琼,1918年出生于广东东莞,父亲是一名有名的商业精英,思想较为先进。虽然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但父亲整日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她,活泼可爱的杨秀琼便自己寻找乐子。

在平日的玩耍中,杨秀琼尤为喜爱游泳,并在父亲的培养下掌握了基础的游泳知识。令人惊喜的是,杨秀琼似乎天生就是一名游泳选手,年纪轻轻便游得飞快,令人不得不佩服。

1930年,父亲带着杨秀琼从东莞来到了香港,并于香港定居。日子稳定下来后,父亲便把杨秀琼送往了南华 体育 会接受专业的游泳训练,他觉得杨秀琼有这方面的天赋,可以往游泳运动员方面发展。

而杨秀琼也没令他失望,年仅12岁就参加了全港游泳大赛,并拿回了两个冠军。此后杨秀琼又在渡海游泳赛中再创辉煌,再次夺冠。

此后她的名字就响彻了香港整个泳坛,甚至还获得了澳大利亚 体育 会的表演资格。

当高光环绕在自己身旁时,杨秀琼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刻苦用功,没日没夜地训练。

1933年,南京中央 体育 场举办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不少女选手都前来参赛,其中就包括杨秀琼以及杨秀琼的姐姐杨秀珍。杨秀琼率先出场,并在50米自由泳中获得了38秒2的成绩,力压群芳,之后又在100米自由泳等其他4个项目中夺得了冠军。整场比赛下来,15岁的杨秀琼拿到了女子游泳项目的全部金牌,这在泳坛中实属罕见,空前绝后,杨秀琼也因此一举成名天下知。

但杨秀琼真正的高光时刻出现在1934年,这年她代表香港游泳队远征东运会,超越了菲律宾选手,并获得了金牌。这一次,杨秀琼在鲜花与掌声中彻底巩固了自己在泳坛上的地位。

从此,杨秀琼便频繁受邀出席各种交际场合,结交了不少名流权贵,其中蒋介石还把她认作干女儿,林森特特地邀请她到家中会面,人民众星捧月,将15岁的杨秀琼捧上了神坛。每天在各种聚会奔走耗费了杨秀琼大量的训练时间,而她本人也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己,那时的她沉浸在扑面的荣耀中,万万没想到她的运动生涯会在接下来急转直下。

1935年,上海举办了第六届运动会,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杨秀琼这一次只获得了50米自由泳的亚军,人们颇有些失望。

但这并不是杨秀琼真正的失败,真正的失败在1936年。1936年8月,德国柏林举行了第11届奥运会,杨秀琼代表中国女子游泳队参赛,在人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闪亮登场,但在首轮比赛后,杨秀琼便被淘汰。

无奈之下,杨秀琼只能悻悻离去,返回祖国。而在她回国后,曾经对她趋之若鹜的媒体们却一改往日对她群起攻之,人们也嘲笑她批评她谩骂她。

这让杨秀琼不堪重负、失望至极,在巨大的悲痛中宣布退役,之后便回到了香港,再没在公众面前亮相。

杨秀琼一生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有着“北国第一骑师”之称的陶伯龄,但两人最后却因为政治关系而被迫离婚,之后杨秀琼与四川军阀范绍增有过一段短暂的纠缠,最后在父亲的牵线下嫁给了一名经商之人,他便是陈真广。

或许是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开启新的生活,在抗战结束后,杨秀琼跟随丈夫来到了加拿大,并在这里度过了她的一生,最后于加拿大病逝,再未回来过。

她年少成名,被众人捧上神坛,最后又黯然跌落,她这一生实在太过于悲哀。

关于“杨吉魁的艺术评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初枫]投稿,不代表中信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x-sword.com/zhongxin/714.html

(13)
初枫的头像初枫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初枫的头像
    初枫 2025年09月25日

    我是中信号的签约作者“初枫”

  • 初枫
    初枫 2025年09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杨吉魁的艺术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杨吉魁的艺术评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生活晨报》艺术...

  • 初枫
    用户092508 2025年09月25日

    文章不错《杨吉魁的艺术评价》内容很有帮助